当前位置:首页 > sportstream365 > 发展规划司 > 规划管理
sportstream365_365bet娱乐网投_365bet亚洲真人网址
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江苏答卷
——江苏省“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回顾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明确要求江苏“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殷切希望“带好头、领好向,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真正落到实处”,“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五年多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为指引,把总书记殷切期望转化为推动“三农”发展的强大动力,省委、省政府持续加大改革创新、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力度,稳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连续多年,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江苏以占全国不到4%、人均不足0.9亩的耕地,生产全国5.6%的粮食、6.5%的蔬菜、3.6%的肉类和6.5%的禽蛋,创造了全国6.1%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全省8000多万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评价,“这对一个东部沿海省份来说很不简单”。
“十三五”以来,江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粮食总产连续保持稳定在3500万吨以上,2020年达到3729万吨,比2015年增加168万吨,单产提升22.2千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20%左右。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98元,较2015年提高了48.8%,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29∶1下降到2.19∶1。
一、重要农产品量增质优 科技助力夯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情况下,江苏践行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难度大,意义更大;有力度,更有精度。
“食为政首”。“十三五”以来,江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同时,保持了粮食平稳增长,创造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口粮自给、略有盈余的显着业绩,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2020年江苏粮食总产3729万吨、单产459.9千克,分别居全国第七位、第三位。
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怎样保持粮食稳定增长,对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江苏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江苏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稳面积、提单产、增产能。把物质装备和科技手段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力的关键,确保以水稻为重点的口粮绝对安全。实施重大粮食作物新品种协作攻关,建立以高品质为导向的农作物品种研发推广体系。
“千缩万缩,粮食面积不能缩!”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保持着清醒。大力发展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五年来整治土地861.2万亩,新增耕地198.7万亩,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2020年江苏粮食播种面积达8109万亩。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粮食稳产的同时,江苏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均供应充足。2019年,蔬菜产量5700万吨,较2014年增加200多万吨,居全国第四位。肉类产量298万吨,禽蛋产量220万吨,生鲜乳产量56吨。淡水渔业产值118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农产品的稳产保供,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十三五”以来,江苏实施了“责任制、承诺制、奖惩制”三制联动措施,通过田、土、水、路、林、电综合配套,建设高标准农田2070万亩、电灌站8145座、渠道11500千米、暗管113千米、农桥18490座、机耕路12660千米。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防灾减灾能力。海安市雅周镇在推进1.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同步培育优质稻米、精品蚕桑、果蔬栽培等特色产业,“锦湖大米”每千克5元,畅销上海市场。
科技创新成为江苏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情况下,江苏农业能够保持良好发展,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注重厚植农业科教优势,拥有涉农高校院所70余所,农业科技人员12000多人,建有一大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十三五”以来,江苏坚持把科教兴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战略和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2019年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居全国各省份第一位。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取得了显着成效,全省农业行业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9项,全省选育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00多个,17个水稻品种列入农业农村超级稻名录,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8。
科教兴农,人才是关键。提高农职院校办学水平,主动对接地方,定向合作培养现代农业建设急需的高技能实用人才。宜兴市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目标,积极实施“陶都英才工程”,成立“青农联盟”,鼓励原籍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兴业,对农业农村引进且签订服务年限5年以上的高端实用人才给予一定奖励,促进科技成果入乡转化。
生产效率的提高,离不开装备水平的提升。江苏着力优化农业生产体系,大力推进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现代化,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全面提升。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
“十三五”以来,江苏不断加大农机推广力度,规模效益化的现代大农业生产格局逐渐形成。2020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5194万千瓦,比2015年农机总动力4825万千瓦增长近7.6%。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8%。水稻机插率超过70%,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达63%,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70%,位于全国前列。
二、结构调整抢先一步 产业升级义无反顾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树立多点发力的理念。江苏创新机制,多方位协调配合,各部门共同参与,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格局,既增强了农业整体素质,又提高了竞争力!
现代农业的载体是农业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明确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强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中央有要求、江苏有行动、落实见成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抢先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动能转换义无反顾,是江苏增强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走市场化的发展路子是工作重点。江苏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围绕打造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等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特色畜禽、特色渔业、应时鲜果优势产区布局,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结构调整。统筹安排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促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全省优质食味稻面积增加到1450万亩,稻虾共作等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增加到250万亩,特色水产种养面积占比提高到80%,农业结构得到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旧动能的加快转换,植根于江苏乡村的新产业、新业态也在不断涌现,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行业的跨界融合越来越明显。南京市依托山水田园优势,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乡村旅游景区,休闲旅游农业综合收入在全省位居前列。南京市江宁区大力引导国有企业以市场化机制开发乡村生态资源,打造出了钱家渡、黄龙岘等一批乡村旅游“网红村”,带动当地村民坐在家里就能创业致富。江苏通过实施“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全省2020年休闲旅游农业综合收入达800亿元,比2015年增长150%以上,不少县区因此走上了三产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作为互联网经济大省,江苏的“互联网+”农业发展速度和规模一直稳居全国前列,尤其是农产品电商,2020年全省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达843亿元,同比增长35.6%,已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新农人利用互联网“新农具”正不断缔造着三产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占地近3700亩的红杜鹃农业生态园坐落在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园区发展了55家地铁提货点和37家社区服务站,串联起线上线下3万多名客户,2019年营业收入突破3500万元,在互联网经济的引领下,园区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小众类、多样性乡村产业,涵盖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和特色文化等,发展潜力巨大。从种苗木到做盆景,如皋市顾庄社区的花木经营户们思维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也是江苏传统产业“接二连三”,打造特色产业的一个具象。20世纪90年代,顾庄就家家户户种花木,过去仅靠卖苗挣点小钱,如今的发展重心变成了根据市场需求钻研盆景制作工艺,真正赚上了大钱。
“十三五”以来,江苏一直秉持“工业化思维、项目化机制”做大做强乡村产业的发展思路,聚焦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打造资金、技术等集聚平台,全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0家、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52家,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53家。以健全产业体系为目标,全力以赴抓招商、促投资、建项目,切实发挥农业项目在保供给、强产业、增效益等方面的主阵地作用。
既要叫得响,也要抓得实。2020年3月末,江苏省政府在盱眙县绿色食品产业园举行2020年全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省、市、县三级283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单项投资均超过1000万元,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118项,75%以上集中于现代种养、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在建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近1000项,总投资超过2200亿元。
按照“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高、经营主体强、技术装备精、路径模式新”的发展思路,江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同时提出,到2022年现代种养业总产值要达到1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5万亿元,十亿元以上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左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比重大幅提升。苏米、苏鱼、苏菜、苏猪、苏禽五大主导产业产能品质效益显着提升,一批地方特色产业、一批新兴产业、一批乡土产业集群集聚、蓬勃发展。
三、积极践行“两山”理论 绿色发展贯穿始终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经济发展要设定前提,首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江苏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绿色引领农业农村发展,将绿色发展作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真正把绿色发展贯穿农业农村工作的始终,真正做到以绿色发展引领农业现代化。江苏农业复种指数高,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如何正确处理好重要农产品保供、农业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让农业生产资源要素的弦不再紧绷?
江苏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动果茶菜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在全国首创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基本全覆盖,2020年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47%以上。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施肥技术,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呈下降态势。2019年,全省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0.6%、13.7%。
降低耕地利用强度,提高耕地养分含量,必须推动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轮作休耕试点,省政府部署在苏南地区整体推进,在太湖一级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常年实施轮作休耕,在苏南其他地区原则上3年轮作休耕一遍。在苏中、苏北沿江沿湖沿河地区,积极探索扩大轮作休耕规模,力争实现重要水域、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区等轮作休耕全覆盖,2020年全省轮作休耕面积新增200万亩。
乡村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区域,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江苏在农业农村绿色生态发展上探路子,力争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建设新格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全省1.2万个村庄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超过95%。培育创造“公共空间治理”邳州、宿迁方案,推动乡村山水林路房整体改善。优化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全省累计建成22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实践,成为“强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食品安全的基础保障,也是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江苏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为“先手棋”,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重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8%以上。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0.4%,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总数达2981个,居全国前列。
江苏还加快绿色发展模式探索,推广一大批种养生态循环新技术新模式,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发展,深入推进规模养殖场治理,对非规模养殖场户突出农牧结合,推进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还田利用。积极推动农作物秸秆多渠道利用,开展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试点,建立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7%、95%,均居全国前列。推进水产养殖规划实施,实施生态化改造养殖池塘,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全力提升水产养殖水平。
江苏省南通市以能源化和肥料化为主要技术路径,因地制宜、因县制宜、因场施策,形成多模式、多层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格局。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建立畜禽粪污处理中心,培育粪污社会化服务组织,将畜禽粪污进行集中处理,利用产生的沼气发电并入电网,走出了一条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
“十三五”以来,绿色生态已成为江苏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鲜明特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那样,江苏正矢志不移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 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四、农村改革如火如荼 农民收入节节攀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江苏奋楫潮头勇当先,一项项的改革探索,不仅为农业农村发展积聚了动力,也开启了江苏农民奔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新天地!
率先发展乡镇企业、较早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农村改革一路波澜壮阔。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三五”期间,江苏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创新,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在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同时,更让改革红利不断惠及广大农民。
农村改革如何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有所突破?江苏对照“为全国探路”的使命,着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强化试点示范、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动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化、社会化水平;加快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切实加强支农项目资金整合,创新农业补贴方式,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健全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农业保险品种范围,为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提供有力支撑。总结推广了一批“江苏经验”,打造了一批“江苏样板”。
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土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省土地流转面积占承包地面积的比例达60%。“十三五”以来,江苏又进一步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行土地经营权流转线上交易、流转合同网签,建立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履约保证保险等机制,用信息化手段为农民提供服务。交易项目数、成交金额、流转面积、抵押贷款额均居全国前列。截至2020年年底,在省平台上流转的土地经营权累计成交额728亿元。
江苏以“有序”“适度”“多形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根据农村劳动力、农业生产手段改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不同,因地制宜发展土地集中、农田托管、家庭农场集群、联耕联种、合作农场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重点扶持100~300亩的规模经营,全省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67%。淮安市金湖县累计发展示范家庭农场181家、示范合作社206个、各类联合体16个,成功获批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全县承包地流转面积共49.6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7%。采取“政府引导、村集体牵头、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组织实施”的形式,推行千亩农田联耕联种托管经营,实施“保姆式”订单服务面积3.12万亩,涉及24个村、3892户农民、24家合作组织,每年为合作组织节约农资成本110元sportstream365_365bet娱乐网投_365bet亚洲真人网址
/亩,合作组织平均年增收超过14万元,解决农民老龄化、生产兼业化、土地经营零碎化的问题。
放眼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从阡陌间崛起。“十三五”期间,家庭农场总数超17万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290家。新增10个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全国整县推进试点县,农民合作社总数位居全国前列,累计培育国家示范社408家、省级示范社1374家,县级以上示范社达到8671家。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超过1.3万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8987个,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占农机作业总面积的65%以上,年经营服务收入超过300亿元。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97家,其中国家级77家,位居全国第二,全省农业龙头企业牵头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500个,带动各类经营主体3500多个。
“十三五”以来,江苏围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目标,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模式,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五年来接受免费教育培训的农民总数累计超100万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正在江苏大地快速形成。
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率达到70%、人均GDP超过15000美元,工农城乡关系就进入深刻调整的关键时期,呈现出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加快推进的发展趋势。到2019年年底,江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0.6%、人均GDP超过18000美元,二三产业比重达到95.7%。基于这一发展情况,江苏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以村企合作为抓手,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与农业农村资源有效对接、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人均GDP超过18000美元的江苏,不仅没有陷入“收入差距陷阱”,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198元,增幅连续11年高于城镇居民,还以2.19∶1的收入比成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十三五”期间,全省上下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理念,既从传统的增收途径中深挖潜力、筑牢基础,也在深化改革创新中寻找出路、多想办法,不断开辟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宿迁市围绕农民增收,在项目建设中积极探索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合运营模式、“土地入股+农民就业”等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市落户投产农业项目中,实行“订单生产”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项目达70个,占比25.5%;“入股分红(含保底分红)”机制的项目59个,占比21.5%;与劳务合作组织签订长期稳定务工就业协议的项目达161个,占比58.5%。目前,单体项目平均带动80余人务工就业,人均增收1.5万元,其中泗阳县华绿工厂化食用菌项目带动就业人数达1200余人,企业每年支付务工就业人员工资达4 800万元,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
娄葑街道是20世纪90年代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挖第一锹土的地方。街道户籍人口11.03万人,其中29427人为当年的失地农民。为让失地农民共享园区发展成果,街道各社区通过12家社区股份合作社的运营,确保失地农民股份分红逐年增长。2019年年底,各社区股份合作社共向农民现金分红2022万元,其中,60~79岁的农民每人2100元,80~90岁的农民每人4100元,90岁以上的农民每人4600元。
江苏总结“苏南模式”和早期合作经济和股份经济探索经验,以全国首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为契机,突出抓好成员界定、股权量化等关键环节,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人、固化到户。颁布实施江苏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推动全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迈入法治化轨道。探索形成多种形式集体经济模式,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资产总量近1800亿元,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192万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省已有超99%村(居)基本完成改革,超过1.7万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取得特别法人资格。“十三五”期间,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年均增幅超过10%,占可支配收入比重逐年提升。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江苏将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进,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全力谋划、奋力开启好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江苏省委农办、农业农村厅)